然而奥苏贝尔却说,教师不应幻想学生借自己的力量去发现这些原理。对于学生来说,这些显而易见的原理也许是极不明显的,他们不易发现这些原理。
最后,从学习的心理过程来说,二者也是极不相同的。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,学生必须首先对教师提供的材料、既定的信息序列重新安排,使它们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统一,并进一步组织或转换这个综合体,以便发现手段与目的物中间的隐蔽关系,或创造出所希求的成品。所以,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对教师提供的原始材料进行一系列的加工、改造,然后才能把它们与已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,最后再通过内化,使学习材料具有心理意义。而在接受学习过程中,主要是学生如何将学习材料加以内化的问题。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内化主要有三种水平:第一,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、概括和包括性高于新知识,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,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,于是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;第二,当新旧知识的抽象、概括和包括性高于旧知识,新知识建立上位联系,这种学习称为上位学习;第三,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关系时,新旧知识间有着一般或并列结合的意义联系,这种学习是一种并列学习。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。总之,从各自的学习心理过程来看,发现学习的心理过程要比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更复杂、更高级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