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嘉峪关魏晋墓壁画》炊事图
先秦时,菜肴用油只源于动物油——脂和膏。到了汉代,人们学会了榨取各种植物油的技术,如豆油、菜籽油和麻籽油的制法。胡麻传入中原后,又出现了香油。
菜肴的加工方法,可以称作烹调术。虽然绝大部分菜肴加工,需要过火加热,但是仍有不少菜肴是生食。
属于生食的菜肴有脍、脯腊和菹齑。脍是一种切得又薄又细的生肉,加入调料后直接食用。以鱼为原料的,则称为鲙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无论南人,还是北人都喜食脍。南朝梁代尚书令萧颖胄“素能饮酒,啖白肉脍至三升”[40]。当然,南方人更爱吃生鱼片,认为“鱼作鲙,味珍无辈”[41]。西晋时,南人“张季膺辟齐王东曹掾。在洛见秋风起,因思吴中莼羹鲈鱼脍。曰:‘人生贵得适意,何能羁官数千里,以要名爵?遂命驾便归’”[42]。据刘宋东阳无疑的《齐谐记》记载,当时还有人以蛇肉、青蛙肉做鲙的[43]。脯腊是经过风干处理的各类咸干肉,《齐民要术》花费很大篇幅介绍了不同品种脯腊的做法。吃脯腊时,同样不必再经烹熟,切碎加调料直接配酒食用即可。菹齑是各种腌菜。它不但是寻常百姓家的常食之物,而且在上层社会的宴席中也必不可少,只不过加工较精细而已。